素食簡餐

素食簡餐:台北平價美味食譜精選與快速烹飪指南


講到吃素,你腦袋是不是馬上跳出「青菜豆腐吃到飽」的畫面?老實說,我以前也是這樣想啦!總覺得素食簡餐嘛,不就是燙個青菜配白飯,不然就是油膩膩的素料便當,吃久了真的會懷疑人生,嘴裡淡出鳥來。直到有次被朋友硬拖去一間巷子裡的小店⋯

「拜託!這真的是素的?」我看著眼前那盤香氣炸裂、顏色超誘人的「偽紅燒肉」飯,下巴差點掉下來。吃一口,鹹香微辣,口感居然有點像真的五花肉,但老闆拍胸脯保證是菇類做的!那次之後,我整個被打開新世界的大門,開始認真尋找那些「吃了會忘記自己在吃素」的素食簡餐

台北這幾年真的不一樣了,厲害的素食簡餐店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!價格嘛,老實說,有些店真的不便宜,一餐兩百多跑不掉。但有沒有平價又好吃的?當然有!我口袋名單裡就有幾家CP值破表的,用料實在,口味又讚。

我的台北平價美味素食簡餐地圖

區域 店名 招牌必點 價格區間 個人心得
公館 小蔬杭 上海菜飯搭腐乳空心菜 $130 – $180 家常味十足,菜飯粒粒分明超香,腐乳醬是靈魂!偶爾人多要等。
中山站附近 果然匯 (午間套餐) 異國風味自助吧 + 主餐 $380+ 選擇多到爆炸!各國料理一次滿足,素食簡餐的豪華版,適合犒賞自己。
東門/永康 二本餐廳 招牌滷味拼盤飯 $150 – $220 滷汁超入味,豆干、杏鮑菇、海帶都滷到透,配上半熟蛋超下飯!
民生社區 嬉嬉工作室 當日限定咖哩飯 $180 – $220 小店溫馨,咖哩香料層次豐富,配菜常變化,飯煮得剛剛好。
大安區 蔬桌 麻油猴頭菇湯麵線 $160 – $200 天冷首選!麻油香而不燥,猴頭菇吸飽湯汁超 juicy,麵線不軟爛。
師大夜市周邊 寶飽煲 三杯杏鮑菇煲飯 $140 – $170 鍋氣十足!杏鮑菇Q彈,三杯醬汁收得乾香,配飯一流,份量足男生也夠。

這個表夠用吧?都是我一家一家吃出來的真心推薦。特別是公館那家「小蔬杭」,那個菜飯香氣,每次經過都忍不住想進去扒一碗。師大那邊的「寶飽煲」三杯香氣真的絕,鍋氣超旺,吃起來超爽快,完全顛覆我對素食簡餐「清淡無聊」的刻板印象!

不過講真的,再好吃的店,也不可能天天外食吧?荷包會哭,而且有時候就是想窩在家裡,穿著睡衣舒服地吃。自己動手做素食簡餐,其實沒想像中難啦!重點是「簡」字訣,步驟太多我就不想碰了(對,我懶)。分享幾道我實驗無數次(也失敗過好幾次,哈!)、零失敗的快速美味,廚房新手也能帥氣端上桌。

麻婆豆腐 (蔬食版) – 十分鐘快速上菜


食譜

這道絕對是下飯神器!用板豆腐取代豬絞肉,香辣帶勁,拌飯無敵。十分鐘內搞定,適合下班累成狗還想好好吃一頓的時候。記得豆腐要選「板豆腐」或「木棉豆腐」,嫩豆腐一炒就碎了,你會得到一碗麻婆豆腐「湯」。

食材

  • 板豆腐 1 盒 (約 400g):捏碎備用,不用太細,有點口感更好。捏之前用重物壓個10分鐘去點水,比較好炒。
  • 杏鮑菇 1-2 朵:切小丁,增加「肉感」的關鍵!別省。
  • 薑末 1 小匙 / 蒜末 2 瓣:爆香用,香氣來源。
  • 調味醬汁:辣豆瓣醬 1.5 大匙 + 醬油 1 大匙 + 素蠔油 0.5 大匙 + 糖 0.5 小匙 + 水或素高湯 100ml + 太白粉水 1 小匙 (最後勾芡用)。辣度自己調整。
  • 花椒油或花椒粉 適量:靈魂!最後淋上或撒上,香麻味立刻升級。喜歡麻一點的,可以在爆香時先加點花椒粒爆香後撈掉。
  • 青蔥 1 根:切蔥花,最後撒上。

做法

  • 爆香: 鍋裡放點油(我用苦茶油或一般植物油),中火,把薑末、蒜末丟進去爆香,聞到香氣後,加入杏鮑菇丁,炒到杏鮑菇稍微縮水、邊緣有點金黃上色。這時候香氣已經很誘人了!
  • 炒醬: 轉小火(很重要!豆瓣醬超容易焦),加入辣豆瓣醬,快速炒開,炒出紅油和香氣。一定要小火慢慢煸香。
  • 燴煮: 加入捏碎的板豆腐,輕輕拌炒均勻。接著倒入調好的醬汁(除了太白粉水和水以外的),稍微拌一下,讓豆腐都裹上醬色。然後加入水或素高湯,輕輕推勻。
  • 燜燒: 蓋上鍋蓋(或用盤子蓋著也行),小火燜個 3-5 分鐘,讓豆腐入味。打開蓋子香氣撲鼻!嚐一下味道,不夠鹹加點醬油或鹽,不夠甜加點糖。
  • 勾芡: 轉中火,把太白粉水攪勻(太白粉加一點點水調開),慢慢淋入鍋中,一邊輕輕推動豆腐,讓醬汁變得濃稠、巴在豆腐上。別一次倒太多,太稠會變漿糊。達到你喜歡的濃稠度就停。
  • 起鍋: 關火!淋上花椒油或撒上花椒粉(看個人喜好),再豪邁地撒上蔥花。完成!香噴噴配白飯,絕了。有次我手抖醬油加太多,鹹到配了兩碗飯,真是甜蜜的負擔!

三杯菇菇豆腐煲 – 香氣逼人的經典台味


食譜

三杯雞的素食版,用豐富的菇類和吸味的豆包、豆腐,照樣香氣爆表!九層塔是靈魂,絕對不能省。這道菜香氣濃郁,端上桌保證全家人都覺得你超厲害(其實超簡單)。我最愛用陶鍋或小砂鍋裝,保溫效果好,看起來也更有 fu。

食材

  • 綜合菇類 200g:杏鮑菇(滾刀塊)、香菇(切片)、蘑菇(對切)、秀珍菇… 喜歡什麼菇就放什麼,越多種口感越好。
  • 板豆腐或豆包 150g:板豆腐切厚片煎到兩面金黃,或直接買炸豆包切塊。
  • 老薑 5-6 片:要厚一點,耐煮。薑是三杯的靈魂之一。
  • 蒜頭 5-6 瓣:輕輕拍扁去皮就好。
  • 九層塔 1 大把:越多越香!洗淨瀝乾。
  • 調味:麻油 2 大匙 + 素蠔油 2 大匙 + 醬油膏 1 大匙 + 米酒 2 大匙 + 冰糖 0.5-1 小匙。傳統三杯是麻油:醬油:酒各一杯,但我覺得麻油太多反而會苦,這樣調整比較剛好。

做法

  • 煎香豆腐/豆包: 鍋子燒熱,放一點點油(不用麻油,高溫易苦),把豆腐片或豆包塊煎到兩面金黃上色,盛起備用。這步驟讓豆腐更香、不易碎。
  • 煸薑: 同一鍋,放入麻油,用「小火」慢慢煸香老薑片,煸到薑片邊緣捲曲、有點乾乾扁扁的。小火是關鍵!麻油大火會變苦。耐心點,煸到滿屋薑香。
  • 爆蒜: 加入拍扁的蒜頭,繼續用小火煸炒出香味。
  • 炒菇: 轉中大火,把綜合菇類全部丟進去!翻炒到菇類出水又收乾,邊緣有點焦香。菇的水分不少,要炒久一點香氣才足。
  • 下調味 & 合體: 加入素蠔油、醬油膏、米酒、冰糖,翻炒均勻,讓菇類都裹上醬色。這時香氣已經很邪惡了!把煎好的豆腐/豆包倒回鍋裡,輕輕拌炒均勻。
  • 收汁入味: 蓋上鍋蓋,轉小火燜煮約 5 分鐘,讓豆腐豆包吸飽湯汁。打開蓋子,如果湯汁還太多,可以轉中大火稍微收乾一點,讓醬汁濃稠巴在食材上。
  • 九層塔魔法: 關火!快速把洗淨的九層塔葉丟進去,用鍋子的餘熱和蒸氣快速拌炒一下,讓九層塔香氣釋放出來但又保持翠綠。拌勻就完成了!九層塔一加下去,那個香氣簡直讓人受不了。記得一次加夠,香氣才夠澎湃!

日式蔬菜咖哩 – 冰箱清道夫的好朋友


食譜

咖哩絕對是忙碌時的救星!一鍋搞定,蔬菜滿滿,隔夜更入味。關鍵在於炒麵糊和蘋果的甜味。我個人偏好佛蒙特咖哩塊的中辣,甘甜帶點辛香。這個版本完全不加素料,純粹靠大量蔬菜的鮮甜。有時冰箱剩什麼就丟什麼吧!

食材

  • 根莖類蔬菜:馬鈴薯 1-2 顆(切滾刀塊)、紅蘿蔔 1 條(切滾刀塊)、洋蔥 1 大顆(切丁或絲)– 這是基底。
  • 其他蔬菜:南瓜塊、綠花椰菜、玉米筍、櫛瓜片、鴻禧菇… 看冰箱有什麼喜歡的都可以加。
  • 水果增甜:蘋果 1/4 顆(磨成泥,或用果汁機打細),這是天然甘味的秘密武器!香蕉半根壓泥也可,但我偏好蘋果。
  • 咖哩塊:日式咖哩塊 半盒(約 4-6 小塊,看牌子,我習慣用 House 佛蒙特中辣)。素食注意看成分標示,有些含動物性成分。
  • 油 1 大匙:炒蔬菜用。
  • 水或蔬菜高湯:約 800ml – 1000ml,蓋過蔬菜再多一些。

做法

  • 炒軟洋蔥: 鍋中放油,中火,先下洋蔥丁,耐心炒到洋蔥變透明、軟化,甚至帶點焦糖色(梅納反應,風味更濃郁)。這步驟別偷懶,至少炒個10-15分鐘,是咖哩香甜的基礎。真的,洋蔥炒得透,整鍋咖哩就贏一半。
  • 炒香咖哩塊 (關鍵!): 咖哩塊掰小塊,丟入鍋中與炒軟的洋蔥一起拌炒,炒到咖哩塊融化並散發出濃郁香氣(約1-2分鐘)。這步驟能讓咖哩風味更有層次,比直接加水溶解好吃太多!試過就回不去了。會有點黏鍋是正常的,別怕。
  • 加入根莖類拌炒: 把馬鈴薯塊、紅蘿蔔塊丟進去,和咖哩洋蔥一起翻炒均勻,讓表面都裹上咖哩。
  • 加水燉煮: 倒入足夠的水或蔬菜高湯,要能蓋過所有食材再多一點點。稍微攪拌一下讓鍋底融化的咖哩融合。加入秘密武器 — 蘋果泥!攪拌均勻。
  • 燉煮: 大火煮滾後,轉小火,蓋上鍋蓋,燉煮約 20-25 分鐘,或直到馬鈴薯和紅蘿蔔變軟。
  • 加入易熟蔬菜: 打開鍋蓋,加入其他比較快熟的蔬菜,如綠花椰菜、玉米筍、櫛瓜、菇類等,再煮個 5-7 分鐘,直到蔬菜熟透但不過爛。
  • 調整濃稠度與味道: 試試味道,如果覺得不夠鹹,可以加一點點鹽(但通常咖哩塊鹹度已夠)。如果想要更濃稠,可以開中火稍微收汁一下。完成!配飯、配烏龍麵都超讚。隔夜的咖哩蔬菜更入味,更好吃!有時候覺得超市咖哩塊太鹹,我會加點水稀釋,再加半塊咖哩塊補足味道,鹹度就剛好。

彩虹能量沙拉碗 – 視覺味覺雙重滿足


食譜

天氣熱沒胃口,或是想清爽一下時,沙拉碗就是最好的選擇!重點在豐富的食材搭配和好吃的醬汁。自己做絕對比外面賣的便宜又澎湃。這不是只有生菜那麼簡單,是能吃得飽的素食簡餐

食材

基底選擇 (選1-2種):

  • 生菜:蘿蔓、美生菜、菠菜、芝麻葉 (微苦但香) 洗淨甩乾撕小片。
  • 全穀類:煮好的藜麥、糙米飯、蕎麥麵(冷卻)。增加飽足感。
  • 根莖類:烤地瓜丁、烤馬鈴薯塊(放涼)。甜甜的很好吃。

蛋白質來源 (至少選1種):

  • 豆類:鷹嘴豆(罐頭瀝乾水沖洗)、黑豆、毛豆仁(煮熟放涼)。
  • 豆製品:香煎板豆腐丁、豆包切絲、天貝(煎香)。
  • 堅果種子:南瓜籽、葵花籽、奇亞籽、核桃碎、杏仁片。補充好油脂。

大量繽紛蔬果:

  • 彩色甜椒條、小黃瓜片、番茄丁、紫洋蔥絲(泡水去辛辣)、玉米粒、紅蘿蔔絲、蘋果片、草莓切片、藍莓… 顏色越豐富越好!冰箱有什麼放什麼,切一切丟上去就對了!

增加風味與口感:

  • 橄欖、酸豆(少量提味)、葡萄乾或蔓越莓乾(增加甜味)。
  • 脆餅乾碎(最後撒上增加口感,但會軟掉要快吃)。

自製百搭油醋醬:

  • 基礎:特級初榨橄欖油 3 大匙 + 巴薩米克醋或檸檬汁 1 大匙。
  • 調味:蜂蜜或楓糖漿 1 小匙 + 第戎芥末醬 0.5 小匙 + 鹽和黑胡椒適量。
  • 變化:加點蒜泥、新鮮香草碎(巴西里、薄荷)、一點點醬油提鮮。
  • 做法:所有材料放入小罐子,蓋緊蓋子,用力搖晃均勻乳化即可!比例可以依喜好調整,喜歡酸點多加醋,喜歡甜點多加蜂蜜。一次做多點放冰箱,拌沙拉超方便。

組合你的沙拉碗:

  • 大碗底層鋪上你選的基底(生菜+穀物)。別鋪太少,吃起來才過癮。
  • 開始「堆疊」!把準備好的各種蛋白質、繽紛蔬果,分區或隨性地鋪在基底上。顏色跳著放,視覺效果滿分!看到滿滿一碗彩色食材,心情都好了起來。
  • 撒上增加風味和口感的配料(堅果種子、果乾、橄欖等)。
  • 淋上自製的油醋醬(吃之前再淋,避免生菜出水變爛)。
  • 享用你的彩虹能量!每一口都是不同風味和口感,超級滿足。這碗絕對吃得飽,營養又均衡,夏天沒胃口時就靠它了!記得醬汁別一次全倒下去,邊吃邊加更好。

鷹嘴豆泥蔬菜捲餅 – 帶著走的清爽飽足


食譜

這是我野餐或趕時間必備!自製鷹嘴豆泥健康又便宜,一次做多點冷藏可以吃好幾天。捲餅變化性超高,冰箱剩菜捲進去就對了。清爽不膩,帶著走超方便。外面的素食簡餐捲餅一個也要七八十,自己做料多實在又省錢。

自製鷹嘴豆泥 (Hummus):

  • 罐裝鷹嘴豆 1 罐 (約 240g 瀝乾重):瀝乾水,沖洗一下。保留一點點煮豆水調整濃稠度。
  • 芝麻醬 (Tahini) 2-3 大匙:靈魂之一,香濃關鍵!一定要加。
  • 檸檬汁 1.5 – 2 大匙:新鮮現榨最優,提供明亮酸味。
  • 蒜瓣 1-2 瓣:怕生蒜辣味,可以微波10秒去辛辣。
  • 橄欖油 1-2 大匙:增加滑順度。
  • 孜然粉 0.5 小匙:增添中東風味,畫龍點睛。
  • 鹽 適量。
  • 做法: 食物處理機或強力果汁機,把瀝乾的鷹嘴豆、芝麻醬、檸檬汁、蒜瓣、孜然粉、鹽放進去。啟動機器,慢慢從進水口加入橄欖油和保留的鷹嘴豆水(約 2-4 大匙),打成非常細緻滑順的泥狀。停下來刮一下邊緣再打。試味道,調整鹹度、酸度和濃稠度(太稠加水或橄欖油)。打好後冷藏,風味更融合。一次做一批冰起來,超好用!

組裝蔬菜捲餅:

  • 捲餅皮:全麥或菠菜口味皆可。用之前稍微用乾鍋兩面加熱一下,軟化更易捲。
  • 抹醬:厚厚一層自製鷹嘴豆泥!這是美味基底和黏著劑。
  • 蔬菜條:小黃瓜條、紅蘿蔔條、彩椒條、紫高麗菜絲、生菜葉、苜蓿芽… 切細長條狀好捲。不怕麻煩的話,紅蘿蔔條稍微燙一下更軟甜。
  • 其他配料:切片酪梨(增加 creamy 口感)、番茄丁、玉米粒、烤過的杏鮑菇條、少許芽菜。

捲餅步驟:

  • 加熱軟化的餅皮鋪平。
  • 在餅皮中間偏下方(靠近自己這邊),厚厚地抹上一層鷹嘴豆泥,範圍不要鋪太滿太邊緣,否則捲時會擠出來。豆泥是靈魂,別客氣!
  • 在鷹嘴豆泥上堆放你喜歡的蔬菜條和其他配料。堆成一個長條狀小山丘。注意份量,放太多會很難捲。
  • 摺邊: 小心地把靠近自己這邊的餅皮邊緣往上拉,蓋住餡料中間。輕輕壓緊。
  • 左右包: 把左右兩邊的餅皮往中間折進來,蓋住餡料的兩端。這個動作可以防止餡料從側邊掉出來。
  • 捲緊: 從靠近自己這邊,用點力氣但小心地,一邊壓住左右折進來的部分,一邊把餡料和餅皮往前滾動捲起,直到捲成一個緊實的長條狀。捲的時候邊捲邊壓緊一點,成品比較紮實不會散開。
  • 完成!可以直接吃,或用烘焙紙或錫箔紙包住下半部,方便手握不沾手。帶出門超方便,清爽又有飽足感。冷吃熱吃都適合,當作午餐或輕晚餐都很棒。這捲餅好吃又營養,自己做的料多實在,完全不輸外面賣的素食簡餐捲餅!

講了這麼多,自己做素食簡餐真的沒有那麼難吧?重點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口味,運用當季食材,還有幾樣冰箱常備的乾貨(罐頭鷹嘴豆、乾香菇、堅果種子、冷凍蔬菜等),再懶也能變出好吃的東西。誰說吃素就只能清淡無聊?只要花點小巧思,素食簡餐一樣可以吃得精彩繽紛又滿足!當然啦,偶爾偷懶一下,去我推薦的那幾家店吃吃,享受別人服務的幸福感,也是必要的啦!

素食簡餐 Q & A

Q1:吃素會不會很容易餓?感覺沒吃肉撐不久?
A:完全不會!關鍵在「營養均衡搭配」。我上面分享的食譜裡,豆類、豆腐、天貝、鷹嘴豆泥提供優質蛋白質;全穀飯、藜麥、地瓜、馬鈴薯提供足夠碳水化合物和飽足感;大量的蔬菜水果提供纖維質和維生素;再加上適量的好油脂(堅果、種子、橄欖油)。這樣配下來,絕對比只吃一碗白飯配幾根青菜來得持久耐餓。重點是份量要夠!像咖哩飯或捲餅,份量做足,吃飽絕對沒問題。
Q2:素食簡餐準備起來會不會很花時間?下班很累根本不想動…
A:這就是為什麼我特別強調「簡餐」啊!看我分享的食譜,麻婆豆腐10分鐘搞定、咖哩一鍋燉好可以吃兩餐、鷹嘴豆泥一次做一罐能用好幾天、沙拉碗就是切洗組合。學會備餐技巧(例如週末先洗切好部分蔬菜、煮好一鍋飯或藜麥、做好一大罐醬汁),平日下班真的就是快速組合或快炒一下。絕對比你出門買或等外送快多了。而且自己掌控食材和口味,更健康安心。習慣之後就會發現超省時。
Q3:長期吃素食簡餐,會不會營養不夠?尤其是蛋白質?
A:這是很多人(包括我家人)的迷思!只要懂得搭配,素食者完全可以攝取足夠且優質的蛋白質。重點是每餐都要有「植物性蛋白質來源」:

  • 豆類: 黃豆、黑豆、紅腰豆、鷹嘴豆(煮熟的或罐頭很方便)。
  • 豆製品: 豆腐、豆干、豆包、豆皮、素雞(選擇成分單純的)、天貝(發酵黃豆製品,蛋白質高)。
  • 全穀雜糧: 藜麥(是少數含完整蛋白質的穀物)、糙米、燕麥也含有一些蛋白質。
  • 堅果與種子: 花生、杏仁、腰果、南瓜籽、奇亞籽、亞麻籽,除了蛋白質還有好脂肪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