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茶餐廳:臺灣10家精選推薦與新手點餐指南
目錄
尋找臺灣的港魂:為何香港茶餐廳讓人著迷?
說真的,我第一次走進一間看起來很「港」的茶餐廳,純粹是被櫥窗裡油亮亮的燒鴨吸引。那香味,嘖嘖,簡直是犯罪等級的誘惑!坐下來才發現,這裡的魔力不只是食物。那種獨特的氛圍:快速翻檯的節奏、阿姨們略帶「霸氣」的點單方式、牆上貼滿密密麻麻的手寫選單、還有那混雜著奶茶香、煎蛋香、公仔麵湯汁味的空氣... 瞬間讓你感覺穿越到了香港的旺角或油麻地。對我們這些一時半刻飛不去香港的人來說,一間地道的「香港茶餐廳」就是最棒的時光機。
臺灣「香港茶餐廳」的靈魂美食:我的必吃清單
吃過這麼多家,我覺得要稱得上夠「港」,有幾樣東西絕對是靈魂所在:
- 絲襪奶茶: 這不用說了吧?茶膽夠濃、奶香滑順,拉茶的過程賦予它獨特的空氣感和厚度。溫度要夠冰,甜度嘛... 我覺得傳統的偏甜,但正宗的「香港茶餐廳」風味就是那樣!喝到不夠濃或奶味太假的,我真的會翻白眼。好的絲襪奶茶,入口濃醇,茶香奶香層次分明,吞下去後喉嚨還會回甘(回韻),這才叫合格!
- 菠蘿油: 熱辣辣、酥到掉渣的菠蘿包,夾上一片冰凍厚切的鹹牛油。冰火交融的瞬間,鹹甜酥軟在嘴裡大爆炸!重點是新鮮出爐的菠蘿包溫度要夠高,瞬間融化牛油。有些店麵包體太乾硬,或是牛油切太薄沒口感,那就可惜了。
- 碟頭飯 (碟頭飯): 簡單直接,一碟搞定!叉燒飯、燒鴨飯、滑蛋蝦仁飯、咖哩牛腩飯... 精髓在於熱騰騰的白飯淋上濃鬱醬汁,搭配足料的主菜和幾條翠綠的青菜(有時是兩棵西蘭花,哈!)。醬汁是關鍵,燒味醬、蔥油醬、咖哩汁,都要夠味才行。醬汁太稀或味道不足,整碟飯就垮了一半。
- 撈丁 (撈公仔麵): 把出前一丁公仔麵煮得恰到好處(不能太爛!),瀝乾水,拌上特製醬汁(蔥油、咖哩、沙嗲等等),再鋪上滿滿的配料,像午餐肉、煎蛋、雞翼、五香肉丁。乾身的麵條吸飽醬汁,配料豐富,吃起來超爽快!最怕遇到麵煮糊了,或者醬汁拌不勻。
- 西多士: 厚厚的吐司沾滿蛋液去油炸,炸到金黃酥脆,中間夾著層花生醬或咖央醬(Kaya),上桌時豪邁地放上一大塊牛油,再淋上糖漿或蜂蜜。罪惡感爆棚,但幸福感也爆表!要趁熱吃,感受牛油糖漿融化的美妙。放涼了油膩感會很重。
我的臺灣「香港茶餐廳」實戰推薦清單 (10家精選)
以下都是我一家一家吃出來的真心推薦(當然也有些吐槽點啦),資訊是我最近查證更新的(但營業時間、價格還是建議出發前再確認一下哦!),分成幾個等級給大家參考:
華星冰室 (臺北大安店)
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70巷6弄6號 (近捷運忠孝敦化站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 - 21:00
價格區間: $150 - $350 TWD (主餐、飲料、小點)
必點選單:
- 校長多士 (黑松露炒蛋多士):招牌!炒蛋滑嫩,松露香氣足,吐司烤得酥脆。
- 絲襪奶茶:茶味極濃,非常道地,偏苦澀的港式風味愛好者會很愛。
- 脆皮奶油豬仔包:外脆內軟,煉乳+牛油邪惡組合。
個人評價介紹: 這家可說是臺灣「香港茶餐廳」的扛壩子之一!氛圍、裝潢、餐點都高度還原香港本店的感覺。食物品質穩定,奶茶真的夠勁。缺點是永遠在排隊,店面不大有點擠,尖峰時段服務速度會受影響(畢竟茶餐廳文化嘛...)。價格稍高,但為了那份港味,值得!「香港茶餐廳」的經典氛圍感這裡抓得很準。
祥發港式茶餐廳 (臺北西門店)
地址: 臺北市萬華區漢中街35-1號 (靠近西門捷運站6號出口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五 11:00 - 21:00 / 週六日 10:30 - 21:00
價格區間: $130 - $300 TWD (主餐、飲料、小點)
必點選單:
- 蔥油雞扒撈丁:雞扒煎得香嫩,蔥油醬鹹香夠味,拌著彈牙的出前一丁,超滿足!
- 法蘭西多士:標準的邪惡美味,花生醬夾心,淋上蜂蜜和牛油。
- 沙嗲牛肉公仔麵 (湯):湯頭濃鬱夠味,牛肉嫩,公仔麵口感剛好。
個人評價介紹: 在西門町屹立不搖的老字號,味道非常傳統港式。服務的阿姨們很有「港式效率」,點餐快狠準。品項選擇超級多,從碟頭飯、撈丁、湯麵、小點到飲料應有盡有,口味偏重(這才是港式啊!)。價格相對親民,分量也足。環境就是標準茶餐廳風格,略顯陳舊但很有味道。想吃多樣化選擇,這裡是安全牌。招牌蔥油撈丁絕對是「香港茶餐廳」的靈魂食物代表。
檀島香港茶餐廳 (臺北信義店)
地址: 臺北市信義區松壽路11號 (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11 B1)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 - 21:30 (百貨公司營業時間)
價格區間: $180 - $450 TWD (主餐、點心、飲料)
必點選單:
- 酥皮蛋撻:鎮店之寶!192層酥皮,香脆到不行,蛋餡滑嫩香甜,必點!
- 檀島極品咖啡:非常獨特,咖啡+茶+奶的混合體,香濃順口。
- 叉燒滑蛋飯:叉燒蜜汁香甜,滑蛋嫩口,搭配得宜。
個人評價介紹: 來自香港的老字號名店,招牌蛋撻真的名不虛傳,酥皮超厲害!整體裝潢明亮新穎,環境舒適度比其他傳統茶餐廳好很多(畢竟在百貨裡)。餐點種類繁多,從點心、燒臘、飯麵到小炒都有,品質有一定水準。缺點是價格偏高(特別是燒臘類),且百貨內用餐環境少了點街頭茶餐廳的喧鬧感(看個人喜好)。蛋撻控絕對不能錯過的「香港茶餐廳」!
九記食廳 (臺北東區店)
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216巷40弄6號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30 - 21:00
價格區間: $160 - $380 TWD (主餐、小點、飲料)
必點選單:
- 黯然銷魂飯 (叉燒煎蛋飯):厚切叉燒,半熟太陽蛋,戳破蛋黃拌飯超銷魂!醬汁是精華。
- 鮮油菠蘿包:菠蘿酥皮優秀,牛油給得大方,熱熱吃超讚。
- 蔥油豬扒煎蛋飯:豬扒嫩而不柴,蔥油醬非常下飯。
個人評價介紹: 在東區巷弄內的人氣名店,常常需要排隊。主打量大味美的碟頭飯,特別是招牌的「黯然銷魂飯」視覺和味覺都很滿足。口味偏重,適合喜歡濃鬱醬汁的人。菠蘿包也很出色。服務尚可,但尖峰時刻難免較匆忙。想吃飽足感十足的港式碟頭飯,這裡是好選擇。他們的銷魂飯完美體現了「香港茶餐廳」簡單卻直擊人心的美味哲學。
茗香園冰室 (臺北中山店)
地址: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37巷16號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 - 22:00
價格區間: $150 - $350 TWD (主餐、甜品、飲料)
必點選單:
- 流奶華 (西多士變體):切開爆漿的煉乳/奶黃餡,視覺效果滿分,甜食控必點(但真的超甜膩!)。
- 黑松露滑蛋三文治:松露香氣足,滑蛋嫩,吐司烤得酥脆。
- 鹹檸七:醃漬得恰到好處的鹹檸檬,配上七喜,清爽解膩。
個人評價介紹: 近年很紅的店,裝潢走復古文青風。特色在於各種創意又吸睛的甜品和飲品,特別是「流奶華」系列,打卡效果一流。鹹食也有一定水準,但整體口味偏甜(尤其甜點)。適合喜歡嘗試新花樣或愛拍照的年輕人。價格中等,但部分創意品項價格稍高。提醒:流奶華好吃但建議分食,一人吃完會膩到懷疑人生!這裡展現了「香港茶餐廳」在傳統基礎上的創意變化。
維記茶餐廳 (高雄左營店)
地址: 高雄市左營區富民路66號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 - 14:30, 17:00 - 21:00 (週二公休)
價格區間: $130 - $280 TWD (主餐、飲料、小點)
必點選單:
- 澳門豬扒包:豬扒醃製入味,煎得香嫩,麵包外酥內軟。
- 咖哩綜合拼盤 (魚蛋、蘿蔔、豬皮):咖哩汁濃鬱香辣,配料入味,配飯或單吃都讚。
- 凍檸茶:茶底不錯,檸檬給得夠多,酸甜適中。
個人評價介紹: 高雄左營地區口碑極佳的港式小店。老闆是澳門人,口味非常地道。豬扒包、咖哩魚蛋是鎮店招牌,吃得到澳門風情。價格實在,分量也夠。環境就是家庭式小店,乾淨整潔。服務親切。是在高雄想吃平價地道港味的好去處。他們的咖哩風味讓我驚豔,是少數在臺灣「香港茶餐廳」吃到這麼夠味的。
香港大笪地 (臺中公益店)
地址: 臺中市西區公益路96號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 - 21:30
價格區間: $150 - $380 TWD (主餐、點心、飲料)
必點選單:
- 脆皮燒肉:皮脆肉嫩,鹹香入味,水準很高!
- 鮮蝦腐皮捲:外皮酥脆不油膩,內餡蝦肉飽滿。
- 乾炒牛河:鑊氣夠,河粉滑順,牛肉嫩,調味適中。
個人評價介紹: 臺中人氣很旺的港式餐廳。除了茶餐廳品項,燒臘和港點的水準也相當出色,特別是脆皮燒肉,是我在臺灣吃過前三名的好吃!環境寬敞舒適,適閤家庭或朋友聚餐。品項選擇非常多樣化。價格中等偏上一點點,但以品質和分量來說是合理的。想吃有水準的燒臘配茶餐廳美食,這裡很適合。證明好的「香港茶餐廳」也能把燒臘做得如此到位。
波記茶餐廳 (臺北延吉街)
地址: 臺北市大安區延吉街70巷8號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30 - 21:00 (週二公休)
價格區間: $160 - $320 TWD (主餐、小點、飲料)
必點選單:
- 咖哩牛筋腩撈丁:牛筋腩燉煮得軟爛入味,咖哩汁濃鬱香醇,拌麵超讚。
- 冰火菠蘿油:菠蘿皮酥,牛油厚切,冷熱交融口感佳。
- 絲襪奶茶:茶味濃鬱,口感滑順,屬於重口味愛好者會喜歡的。
個人評價介紹: 東區後巷的老牌小店,深受附近上班族和學生喜愛。招牌咖哩系列非常出色,特別是牛筋腩,燉得軟爛夠味。整體口味較濃鬱(鹹、甜、咖哩都重手),份量紮實。價格合理。環境比較簡單,座位不多,用餐時間常需排隊。服務就是標準港式快節奏。喜歡濃鬱咖哩風味的必訪。這家的濃厚咖哩味,是我心中「香港茶餐廳」撈丁的典範。
金鳳茶餐廳 (臺北內湖店 - 原汁原味香港老牌)
地址: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285巷65弄24號 (位置稍隱密,建議導航)
營業時間: 週二至週日 11:00 - 20:00 (週一公休)
價格區間: $150 - $350 TWD (主餐、飲料、小點)
必點選單:
- 雞翼撈丁配蔥油:雞翼滷得入味軟嫩,蔥油醬汁香氣撲鼻,拌麵一流。
- 沙嗲牛肉三文治:沙嗲牛肉餡料豐富,搭配烤得微脆的吐司,簡單美味。
- 凍檸賓 (檸檬+利賓納):酸甜清爽的特色飲品。
個人評價介紹: 由香港老師傅主理,力求呈現香港本地老茶餐廳風味。雞翼撈丁是招牌中的招牌,雞翼燉到幾乎骨肉分離,非常入味!整體口味地道,充滿懷舊感。位置相對隱密,環境也非常樸實無華,就像香港街坊小店。價格合理。老闆(師傅)有時會出來跟客人聊天,很有親切感。缺點是位置稍偏遠。想吃最接近香港在地街坊味的「香港茶餐廳」,這裡值得專程跑一趟。
鴻星港飲‧港式茶餐廳 (新北永和店)
地址: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路二段116號
營業時間: 週一至週日 11:00 - 14:00, 17:00 - 21:00
價格區間: $140 - $320 TWD (主餐、點心、飲料)
必點選單:
- 酥皮蛋撻:水準不錯,酥皮香脆,蛋餡滑嫩。
- 鮮蝦雲吞撈麵:雲吞大顆飽滿,蝦肉新鮮彈牙,搭配細麵和蠔油醬汁很經典。
- 揚州炒飯:炒得粒粒分明,鑊氣足,配料豐富。
個人評價介紹: 永和一帶評價頗高的港式餐廳。品項非常齊全,從茶餐廳經典、各式撈麵湯麵、港點、碟頭飯到燒臘都有。口味穩定,選擇多樣化,適閤家庭或朋友聚餐。價格親民,CP值不錯。環境乾淨明亮。屬於綜合型態做得不錯的在地選擇,想吃什麼港式料理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到。如果你在永和想吃一頓豐盛的「香港茶餐廳」美食,這裡是不錯的選擇。
臺灣「香港茶餐廳」VS 香港在地:我的觀察小比較
在臺灣吃了這麼多間,當然跟香港本地的還是有點微妙差異啦!我自己覺得:
- 口味調整: 普遍來說,臺灣的「香港茶餐廳」鹹度、油膩度可能稍微降低一點點(但差異不大),甜度有時感覺更高(尤其是飲料)。有些店家的醬汁(像咖哩、沙嗲)的香料層次感可能不如香港本地的豐富濃烈。
- 食材來源: 有些特色食材(如某些醬料、特定的燒臘部位)在臺灣比較難取得完全一樣的,或者成本很高。
- 氛圍差異: 臺灣的店普遍環境較整潔明亮,少了點香港那種擁擠嘈雜、貼滿手寫單張、地面可能有點黏膩(但充滿生活感)的獨特氛圍。服務態度通常也比香港本地親切溫和一些(香港阿姨的「效率」有時會被誤會是兇XD)。
- 價格: 在臺灣吃一頓地道的「香港茶餐廳」,價格通常比在香港本地吃還貴上一點點(畢竟物料、租金成本不同)。
不過,能找到還原度這麼高、味道這麼棒的地方解饞,我已經很感恩啦!
給茶餐廳新手的點餐小撇步 & 常見疑問
- 點餐快狠準: 茶餐廳節奏快,想好再點,別猶豫太久。阿姨們通常很忙。
- 飲料術語要懂:
- 「凍飲」 = 冰飲 (通常比熱飲貴 $5-$10 TWD,叫「加冰費」)。
- 「走冰 / 走雪」 = 去冰 (但飲料本身是冰的)。
- 「飛砂走奶」 = 咖啡/鴛鴦不加糖不加奶 (黑咖啡)。
- 「茶走」 = 絲襪奶茶用煉乳代替砂糖和淡奶 (更香濃滑順)。
- 「鴛鴦」 = 咖啡 + 奶茶的混合。
- 「碟頭飯」 通常會附例湯 (多是清湯或羅宋湯)。
- 「撈丁 / 撈麵」 就是乾拌的麵。
- 菠蘿油 務必趁熱吃!冰火交融感稍縱即逝。
- 很多店 不收服務費,但也不提供過多服務 (水、餐具自取常見)。
- 尖峰時段 (午餐12-1點、晚餐6-7點半) 通常要排隊,要有心理準備。
我的私房「香港茶餐廳」必點組合排行榜 (純屬個人偏好!)
排名 | 組合內容 | 說明 | 推薦搭配飲品 |
---|---|---|---|
1 | 蔥油雞扒/豬扒撈丁 + 凍絲襪奶茶 | 鹹香夠味的蔥油配上煎得焦香的雞扒或豬扒,拌著彈牙公仔麵,再來一口冰涼濃醇的奶茶,完美平衡!最能代表香港茶餐廳的平民美味。 | 凍絲襪奶茶 |
2 | 黯然銷魂飯 (叉燒煎蛋飯) + 凍檸茶 | 半熟太陽蛋、厚切蜜汁叉燒、淋上靈魂醬汁的白飯,戳破蛋黃拌開... 銷魂!凍檸茶清爽解膩剛剛好。 | 凍檸茶或少甜鴛鴦 |
3 | 鮮油菠蘿油 + 熱鴛鴦 | 熱辣酥脆的菠蘿包夾冰凍厚牛油,邪惡的冰火口感。配一杯微苦帶奶香的熱鴛鴦,絕配的下午茶或早餐組合。 | 熱鴛鴦 |
4 | 沙嗲牛肉公仔麵 (湯) + 鹹檸七 | 濃鬱沙嗲湯頭配上嫩牛肉和公仔麵,是經典comfort food。鹹檸七的鹹甜氣泡感超級解膩,意外地搭! | 鹹檸七 |
5 | 咖哩牛腩飯 + 凍檸賓 | 燉煮軟爛入味的牛腩,裹上香濃微辣的咖哩汁,超級下飯。凍檸賓(檸檬+利賓納黑加侖汁)的果酸味能中和咖哩的濃厚。 | 凍檸賓 |
踩雷經驗談:如何辨別地雷「香港茶餐廳」?
唉,說真的,踩雷經驗也不少。分享一下我的血淚教訓:
- 菠蘿包不酥不熱: 菠蘿包端上來是溫的甚至冷的,表皮軟趴趴不酥脆。這種基本工都做不好,其他很難期待。
- 絲襪奶茶像水/糖水: 喝起來淡而無味,只有死甜,沒有茶香和奶的厚度,或者茶澀味過重不順口。這可是靈魂飲品耶!
- 撈丁/撈麵醬汁稀如水: 醬汁是撈麵的靈魂!如果拌起來稀稀的掛不住麵條,味道淡薄,那碗麵就毀了。或者醬汁死鹹沒有層次。
- 燒臘乾柴沒味道: 叉燒乾硬如柴,燒鴨皮不脆肉柴沒鴨香,燒肉皮不脆肥肉過膩。新鮮度和處理手法有問題。
- 服務態度極差: 我理解茶餐廳的「效率感」,但基本禮貌還是要有。遇過點餐不耐煩到翻白眼、催人點餐像在趕火車(店裡明明還有空位)、上錯菜還兇客人的... 再好吃都扣分!食物好吃但受氣,何必呢?
- 價格過高卻名不符實: 賣得比同型別餐廳貴很多,但食材、份量、味道都很普通,甚至不如平價店。這種真的會很嘔。
所以,進門前先看看門口櫥窗的燒臘油不油亮?菠蘿包賣相如何?觀察一下其他客人桌上的奶茶顏色濃不濃?多少能降低踩雷機率啦!
Q&A 時間:關於「香港茶餐廳」的常見疑問
Q:臺灣的「香港茶餐廳」道地嗎?跟香港本地差在哪?
A: 臺灣許多由香港師傅主理或力求復刻的店,還原度已經很高了,特別是那些老字號或人氣名店。主要差異可能在於口味微調(鹹甜度)、部分特色食材取得、以及整體用餐環境氛圍(臺灣通常較整潔,少了點香港的「地氣」喧鬧感)。不過,解饞絕對夠了!
Q:第一次去吃「香港茶餐廳」該點什麼?
A: 從經典不敗款下手最安全:凍絲襪奶茶、鮮油菠蘿油、叉燒飯/燒鴨飯、蔥油雞扒撈丁、乾炒牛河。這些都是考驗店家基本功的品項。點對了,你就會愛上「香港茶餐廳」的魅力!
Q:為什麼茶餐廳的凍飲要比熱飲貴?
A: 這就是俗稱的「加冰費」或「凍飲費」(通常在臺幣$5-$15元)。原因眾說紛紜,有人說是早期製冰成本高,也有人說是彌補冰塊稀釋飲料濃度。總之,這是香港茶餐廳文化的一部分,入鄉隨俗囉!點凍飲時價目表上通常會註明價格差異。
好了,寫到這裡我的肚子又咕咕叫了,腦海裡全是熱騰騰的菠蘿油和濃滑的奶茶香氣。這些年追尋港味的過程,累積的不只是口袋名單,更多的是那份對簡單美味、充滿生活感的「香港茶餐廳」文化的喜愛。希望這份包含我個人真實喜好(還有小小吐槽)的清單,能幫大家在臺灣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碟銷魂飯、那杯濃滑奶茶!下次在茶餐廳巧遇,記得跟我點個頭,說不定我們正在搶最後一個酥皮蛋撻呢!記得,好吃的「香港茶餐廳」永遠藏在熱鬧的巷弄裡等待發掘,多走走多嘗嘗,總會遇到你的心頭好。